七圆八不圆出自易经,八律在易经哪一张

生肖 0 11

内容导航:
  • 《易经》基本知识:方圆图
  • 梨圆盛世在八卦或易经中什么意思?
  • 易经是什么
  • 易经八律从何而来
  • 易经的精髓一句话概括
  • 《周易》精髓
  • Q1:《易经》基本知识:方圆图

    上面这个图,圆图是管宇宙的时间,代表宇宙的运行法则,亦可说代表太阳系统时间运行的法则或原理,圆图中的方图管空间,代表方位方向,这就是前人的秘诀了。
    方图:

    行:自右至左,内卦不变,变外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列:自下而上,外卦不变,变内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圆图:

    左半图:把方图从最下行开始直至四行结束,自右至左,沿圆周最高点,逆时针依次排序。

    右半图:把方图从最上行开始直至四行结束,自左至右,沿圆周最低点,逆时针依次排序。

    这个图就是二进制,把阴爻看成0,阳爻看成1,左上角的坤就是000000,加1就是右边的剥000001,再加1,就是比000010,然后观000011,后面的依次类推。

    *****************************
    这个可以先抛开卦直接看数字,就是12345678的两遍组合,设A是12345678,B12345678, 以1为开头,竖列拍ab一遍,然后横着拍ba,1用完了就不要再用了。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看来是非常复杂,但懂了《易经》以后,从《易经》的观点,任何乱七八糟的事物,都有它的法则。换句话说,懂了《易经》原理以后,去待人,去做事,遇到最复杂的问题,也不会看成复杂了,而是能找得到它的关键,在关键上轻轻一点,问题就解决了。不懂这个原理,越做就越糊涂,就像这方圆图一样,觉得很乱。
    这类似于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公式,其实数学、物理也很美,是逻辑之美,它的美的一部分就体现在公式上面,短短的公式就能归纳很多问题。
    圆图是代表时间,和代表空间的方图配起来,某一空间在某一时间会起作用。

    方图是xy直角坐标轴,圆图是此基础上的z轴,成为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

    Q2:梨圆盛世在八卦或易经中什么意思?

    八卦 亦称“经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用“一”和“--”符号,每卦由三爻组成;以“一”为阳,以“--”为阴。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具体符号表示见下面的『八卦符号』。《易经》六十四卦皆由八卦两两相重组成。八卦起源于原始的。《易传》作者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每封又象征多种事物,并认为“乾”、“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
    (一)八卦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二)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
    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
    乾:西北。坎:北。艮:东北。震:东。
    巽: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
    (四)八卦所属
    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五)八卦生克
    乾、兑(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克(木)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六)八卦旺衰
    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
    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
    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是指每个季节的后一个月)
    (七)八卦所对应的五行:
    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
    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
    土-坤、艮 坤为地,艮为山
    水-坎 坎为水
    火-离 离为火
    五行相生:金水木火土
    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

    Q3:易经是什么

    易经讲是什么呢? 易经讲的是什么。为什么只讲八卦图。
    易经,就是讲八卦图。原易经中,前象后辞。可以认为,易经就只八卦图的注解。
    易经,是用哲学来解释天地四方,古往今来。你也可以把他说的对象看成是人本身。
    易经,经过阴阳结合,一共推演出64种大的状态,又经过各卦象结合,没个打的卦象有6个小卦象。所以一共是384种卦象。者384种卦象,对应一切事物的运行状态。
    所以,易经就是八卦图,是一本从哲学方面记录事物运行状态的书。具有很高的价值。
    易经与算命。
    八卦,是伏羲发明的。流传几百年后,夏朝,商超都对其有改动。当时的周西伯倾其毕生所学,一为避难,一为讲自己的所学传于后人,一为提醒朝廷,一为造反,便修改了其中的一些内容。后至孔子作象辞。而成为完整的著作。这也是易经书中有很多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的原因,是因为周西场位于虎穴,不敢直言。一共经历了2500年左右,为我们今天看见的易经最终形态。又流经了2200多年才到今天。
    其中,无数高明人士对其注解,增加新的血液。在汉朝时,易经,分为术数合易理两部分研究。术数,即是算命之类的。
    因为易经中记录的是各个状态,只要能够定位你现在的状态当然能够指导你的行为,所以它能够算命,是正确的。

    易经是写的是什么 孔子对于《易》及其卜筮态度。
    其一,孔子起初只把《易》看作卜筮之书,却并不主张卜筮,认为缺乏智谋的人才频繁卜筮。他以前也是这样教授弟子的。易经讲的是什么所以,当看到老师“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贺”时,作为学生的子赣(即子贡)觉得老师前后矛盾,因而才迷惑不解地询问。孔子不仅指出他理解上的错误,而且耐心地开导他,指出《易》一书产生于“纣乃无道,文王作”的年代,是周文王“讳而避咎”之作,反映了文王的仁义思想(“文王仁”)和忧国忧民意识(“其虑”)。孔子是“乐其知(智)”,赏识蕴藏在《易》一书里的文王之智才“好《易》”的。
    其二,孔子“晚而好《易》”,并一度热衷于占筮。这从“吾百占而七十当”一语可以看得出。
    年轻时不主张的孔子,为什么老了却又热衷于占了呢?这大概与孔子50岁后,尤其是在周游列国时所经历的人生坎坷和挫折有关。在到处碰壁、壮志难酬的境况下,孔子一度感到力不从心、吉凶难料,因而不得已利用《易》来,看看运气如何。这其实与他以前所教导学生的“知谋远者,卜筮之繁”也正相吻合。表明即使圣贤,在遭遇坎坷、陷人穷途末路之际,也会一时陷人迷茫而求助于。
    其三,一度频繁地占筮使孔子对《易》不时翻阅、详加研究、反复玩味,以至于“韦编三绝”,最终珲解了《易》的本质,从而“不安其用而乐其辞”,即不满足于卜筮而喜欢其文辞了。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孔子形成了对《易》的全新认识。发现《易》有“古之遗言”,即文王遗教。在孔子看来,“文王仁,不得其志以成其虑。纣乃无道,文王作。讳而辟咎,然后《易》始兴也”。这与《论语?八佾》所记载的孔子关于“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之感叹,正相吻合。正是在“古之遗言”里,孔子发现了《易》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即“故《易》刚者使知瞿,柔者使之刚;愚人为而不忘,x人为而去诈”。这也就是孔子所认可的《周易》之“德义”所在。
    其四,孔子发现《易》所蕴含的“德义”后,就把“德义”认作《易》之本质,因而放在首要的位置。易经讲的是什么这从他一再强调“《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砸宥也”,就可以看出来。尽管如此,孔子也并不否定卜筮,只是把卜筮放在次要的地位,即“我后其祝卜矣”。孔子将《易》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即“赞”、“数”、“德”,并认为:“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又仁〔守〕者而义行之耳。赞而不达于数,则其为之巫;数而不达于德,则其为之史。史巫之筮,X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可见,“德”在三者中域于最高的层次,是《易》的本质之体现。没有达到这个层次均为“史巫之筮”,均未洞悉《易》之思想真髓。
    其五,孔子在洞悉《易》的德义本质后,虽然并不否定卜筮,但强调以德行仁义来求福求吉,而把卜筮视为最后的选择:“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
    祝巫卜筮其后乎。”这与其以前对于弟子关于“德行亡者,神灵之趋;知谋远者,卜筮之繁”的教诲,是完全一致的。可见,在这一点上,孔子学《易》之前与学《易》之后的认识,是一以贯之的。在孔子看来,没有德行的人,神灵也不会去帮助他,所以这种人也不必占筮,诚如《论语?子路》所说:“‘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由于孔子晚年特别喜好《易》,以至达到着迷的程度,所以他留下了大量关于《易》的言论,其中的一部分一直保存到现在。它们和其他西汉以前古书中连续记载的有关孔子的文献一样,并非假托,当为《论语》一类的文献。鲜为人知的是,孔子晚年(很可能在68岁返鲁之后),曾对成于他之前的几种《易》文献进行过系统整理和研究,并为之作序。
    马王堆......>>

    什么叫易经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上古三大奇书:《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简易、变易、不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的交替变化描述世间万物。
    《易经》最初用於,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等各方面。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也被介绍到西方。
    《易》原有三种版本:《连山》、《归藏》和《周易》[1],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於是一般所称《易经》即指《周易》。
    《周易》相传为周文王主编,成书大约在西周时期,可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由於随时代演变,《周易》的文字含义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不便读懂,为了注解《周易》,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物(史记记载为孔子)[2]撰写了〈彖上传〉、〈彖下传〉、〈象上传〉(大象)、〈象下传〉(小象)、〈系辞上传〉、〈系辞下传〉、〈文言传〉、〈序卦传〉、〈说卦传〉、〈杂卦传〉等著作,统称《十翼》,後世又称为《易传》。广义的《易经》包括《易传》在内。
    《易经》或「周易」,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等)称为《易》。
    「易」有几种解释:
    必须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礼指“从容之节”,易即雅乐,都是统治阶级驾驭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钟鼓“交响乐”的框架规制,钟鸣鼎食在西周的底层社会是难以想象的。
    日月为易,象徵阴阳。取自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日出为易。陈鼓应认为这个意思,也是「乾」的本义。
    易是之名。
    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故此《周易》是教导人面对变易的书。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的,思维反映存在,所以思维也应当是不断变化的,与时俱进的,即天人合一。
    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相互变化。如一般的太极图所显示的一样。
    『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著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
    《系辞传》:「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义似「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体会生命之美、日新又新。)
    《易经》的「经」是指经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为《五经》。如同前文所说,「经」是後来为了尊称这些书,而加上的称呼,原来《五经》只称为《易》、《诗》、《书》、《礼》、《春秋》。
    易经的内容以「卦」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层组成,每一层称为「爻」(yao2)。每一爻以一条长的横线「―」代表阳,称为「阳爻」;或以两条断开的横线「--」代表阴,称为「阴爻」。从最底层数起,总共有六爻,而六爻以不同的阴、阳配搭,形成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
    六爻可以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而每一部分的三个「爻」以不同的阴、阳配搭,形成多种不同的组合,称为卦。六爻由下而上解最下为:《初、二、三、四、五及上》,由三爻所生的卦「由上而下」为之(上卦)或「外卦」、在下方为之「下卦」或「内卦」。
    每一卦代表一种状态或过程。
    亦有一个说法为伏羲氏所创先划出三画的爻出来再推出(乾)、(坤)、(震)、(离)、(巽)、(坎)、(艮)、(兑)的卦。
    後人以「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来解释的卦的构成。太极(?)代表一,传统的太极图代表了阴阳互补;一分为二,分开了阴和阳,即是两仪;二分为四,即是四象:太阳、少阳、少阴、太阴;四分为八,即是八卦;两个八卦相叠,即成八八六十四卦。但亦有学者指出历史资料显示,占筮......>>

    易经是什么意思 直到现在,人们对【易】中最重要的一个字,缺少认识。这个字就是“易”。易的意思是“换”。古代“易子而教”。现在说的“贸易”。易的意思就是换。易经就是“交换法”。一些人把易的意思当作”变化”。把易经当作卜卦的书,应是研究方向的错误。如果易经是卜卦用的,那么就不应该叫做易经,而叫做卜经或算经。在上古时代,交换比较简单,以物易物。也用不着交换法或商业法。所以我们必须研究“易”的是什么东西。当时最重要的交换,就是孩子――也就是婚姻。因为交换孩子是部落结盟的最主要的手段。我们知道古代结盟需要“易质”。也交换人质。我把儿子给你,你把儿子给我。咱们的关系就密切了。古代各部落之间必须有一个重要的“易”,就是婚姻,就是交换孩子。A部落的孩子给B部落当女婿。B部落的孩子给C部落当女婿。如果这样看,八卦就很容易解释。八卦就是各部落互相之间换孩子的规则。也就是8个部落,结成一个联盟,互相换孩子(婚配)。但是换要有一个规则,以使保持适当的亲属关系,不能造成近亲婚配。八卦的特点就是正好在8个部落之间婚配,不会产生共祖(外祖)现象。这也正好符合现在的婚姻法。这里说的上古时代的婚配,据目前对原始婚配的研究,应该是同辈混合婚。也就是A部落的所有同一辈的男孩子,都送到B部落,和B部落的同一辈的女孩婚配。这一辈分内部自愿混交。近代发现的原始部落中,一般都有“长屋”,也就是年轻一辈住的地方。他们男女住在一起,实行自愿混交。当然他们的孩子算是下一辈。不能和他们住在一个长屋里。这个下一辈不知道父亲是谁,他们都有一种父母标志,比如AB。只有按八卦的办法,才可能使所有的人都没有共祖(外祖)的可能。也就是符合现在的婚姻法。这是数学规律。四家和六家都不行。至少需要8家。当然,如果部落联盟增加到更多的部落,就可以把八卦图扩大,就是现在的六十四卦。八卦和阴阳鱼的画法,也说明了这一用途。阴阳就是两性,互相交和的形状就是交配,圆形就是联盟,各自中间有一鱼眼,就是我孩子给你,你的孩子给我。八卦代表八个部落。按卦相把孩子送给卦相相对的一方。上古母系时代,对婚配的规则,极为重视。比后来的父系社会要重视的的多。因为父系时代实际上是一夫多妻时代。主妇,也就是大老婆,不是主要生育者。孩子大多是小老婆生的。小老婆可以从各种地方找来,主要靠战争中抢来或买来。不用交换。易经也就没用了。易经也有之用。所谓卜,就是小棍子,一端有一个记号,放在筒子里,大家抽签。这是部落联盟分配任务的办法。艰苦或危险任务,必须抽签。大家知道青红帮都实行这种规则。那个部落抽到了死签,就当敢死队。卜和前仆后继的仆,也就是仆告的仆,有关联。仆的意思是拿着拼命签的人。仆告也就是让大家知道什么人要拼命了。但是有时候可能成功地完成任务而不死,于是人们就把事情记下来,看看有什么因素让人死,或让人不死。就有点算命、看相,看风水的意思了。这也就是最古老的历史纪录。所谓算命,也不是凭空想象,一定有先例――历史纪录。所以历史记载,也正是算命的依据。我们看看古代小说,比如红楼梦,说的是清朝的事情,比较晚近,但是仍然留着这种部落家族联盟的影子。比如贾王薛史四大家族,就是联盟。他们的联盟就是用互相婚嫁来维持。这种联盟关系可以非常紧密。据历史学家说,贾家(曹家)亏空,欠朝廷银两很多,本该治罪,靠其他几家凑钱补交,才逃脱被治大罪。但是他们是四家而非八家,所以必然造成共祖(外祖)现象。比如宝玉和宝钗结婚,他们共外祖。宝玉和黛玉结婚,他的祖是她的外祖。八卦制度可能在母系时代盛行。那时候各部落交往最主要的,就是基因和文化的交流。所谓基因交流,就......>>

    易经是什么东西 在中国所有的经典当中,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叫做《易经》,通过学习这部经典,培养了无数的人成为优秀的杰出的人才,这本书的起源非常的不简单,有两句话,叫做“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每古三千年,所以易经将近有九千年的历史;而这个“三圣”事实上远远不止三圣,最早写《易经》的人是伏羲氏,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氏死了以后呢?神农氏作;神农氏死了以后呢?黄帝作;黄帝死了以后,尧帝接着作;尧帝死了以后,舜帝接着作;舜帝死了以后大禹接着作;大禹死了以后周文王接着完成;周文王死了,他的儿子周公接着往下作,这个过程大家可以数一数,八九位圣人,周公死了以后孔子接着往下作。
    孔子在编订经典方面做出非常了不起的伟大的贡献,孔子见到《诗经》的时候,《诗经》有三千多首,所以他说我们的后人想把三千首诗经学完,那个难度太大了,所以他大笔一挥,现在《诗经》还有多少首?对,三百零五首。他看到《春秋》,他觉得,哎呦,这个《春秋》不行,我必须重新写一部《春秋》。他看到《尚书》,看到《礼记》,他都觉得有问题,进行修改。唯独当他看到《易经》,他有没有进行修改呢?大家知不知道?他一个字都没改,而且写了十篇文章去赞美她去解释她,这叫十翼。“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要不是孔子,我们到现在可能就真的完全读不懂《易经》了。
    《易经》的重要,可以用四句话来注释,第一句叫做“群经之首”。首,是指其重要性,要超过所有其他的经典;也指其源头的作用,中国所有的经典,可以说,起源都是《易经》;第二句,是“文化之源”,中国文化,儒释道医,每一个文化派别,它的源头都在《易经》。比如说中医,大家知道中医讲阴阳,讲辩证施治,阴阳的概念就来自于《易经》,七日来复也出自《易经》,中医开药一般都是开七副;第三句,是“智慧之海”,里面充满智慧,通过学习,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第四句,是“生命宝藏”。我们会给大家讲讲这个智慧的方面。
    《易经》的起源非常不简单,在中国所有的经典中,有一个现象,一部经典,凡是由圣人写的,其能量都非常大,而且必须是由圣人写的才能叫做经。我们知道《道德经》很好,对不对,是老子写的,老子就是圣人,所以《道德经》非常有能量,由一个圣人写的能量就非常大了,那么由很多位圣人共同写的经典会会怎么样呢?我们有一句话,“读杂书万卷,不如真经一部”,这个真经指的就是《易经》,读《易经》要比读其他一万本杂书都强。
    历史上有很多人对《易经》给了很高的评价,比如说药圣孙思邈说过“不知易,无以言太医”,一个医生没有学过《易经》,不能说是一个真正的好医生。“不知易,不可为将帅”,这是唐代名相虞世南说的话,一个人不懂《易经》不能当宰相,不能当统帅,这些话可以换个角度,“不知易不可言军事”、“不知易不可言教育”,这些话都是成立的。那么我们回过头看一下,我们的医生有几个读过《易经》、读过《黄帝内经》的?很少。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几个读过《易经》的,学过“蒙卦”的?很少,同样也很少。所以我们的教育,医疗,房地产,是压在我们身上的,新的三座大山,我们怎样才能推翻这三座大山?所以听到今天的课一定会有很多收获,一会我们会告诉大家如何轻松地解决这三座大山的问题。这是从很多方面,告诉我们,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易经》不知成就了多少优秀的、杰出的人才。
    现在我们来看看《易经》到底有什么作用。
    《易经》的思维方法,我们可以简单地给大家讲一些,让大家体会《易经》的应用之妙。《易经》最简单的思维叫做阴阳思维,《易......>>

    易经的主旨是什么? 《易经》以阴阳变化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它通过占筮来启示天道、人道、地道的变化规律,为的是把握人生立身处世之本,以趋吉避凶。所以,《易经》的哲理为后世崇仰深究,后人再以义理阐释,使《易经》成为占筮、义理兼而有之的典籍。 《易经》说的是阴与阳的思想,产物。它源自男女不同的性别,是人类原始思想的产物。它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宇宙万物中一切变化的现象。 阳是以一来代表,而以CC来代表阴,这两个奇与偶的简单符号,象征并说明了宇宙万物的一切变化。阳刚阴柔,阳动阴静;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因时因地的以阴与阳,也就是刚柔动静的性质来变化。如把天、男、仁、上、前、明、往、昼、尊、贵、福等都属于阳、刚、动;而把地、女、义、下、后、暗、来、夜、卑、贱、祸等都属于阴、柔、静。阳刚阴柔相反相成但并非不变,而是动极则静,静极则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阳刚中孕育着阴柔,阴柔也包含了阳刚,相辅相成表里两面。如:男对女为刚,女对男是柔;前对后是阳刚,前对更前则成为阴柔。 “系辞上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变化无不因时因地或成阳刚,或成为阴柔,而这一阳刚阴柔的变化法则,正是宇宙的法则,人生之律;也就是天理和人道。 “说卦传”中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易经》在这里所要阐明的天道、地道、人道的变化作用法则是一到的;这就是,宇宙万物遵循阳刚阴柔无穷变化作用的法则。所以称作“天人合一”。这样看来,“易”含有变易、简易、不易的意思,宇宙万物因时因地的阴阳、柔刚、静动,变易而不易,复杂而简单,矛盾又统一,对立又和谐;这阴阳论就在阐明这一现象;所以说,它是《易经》的中心思想。 《易经》思想中的这一阴一阳,相对相反,并不对立相克;而是相互错综变化不已,并在变化中生成发展,和谐与统一。 我国古代传统思想中的,不主张斗争,和为贵,正渊源于此。 “系辞上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生”在这里不是产生而演变。就是说,八卦由四象演变而来;四象由两仪演变而来;所以,八卦即四象,四象即两仪,阴阳即太极。 太极是什么?从《易经》的本义去探索,唐代孔颖达《正义》中说:“太极是天地未分前,混而为一的元气。”这一混沌不分的元气,或者成为阳刚、或者成为阴柔,变化无穷;并且以阳统御阴,以阴追随阳。这就是《易经》所要阐明的主旨。这一宇宙根源的元气我们称作“太阳”也就是太极,也以━来表示,其推演如“附图”。儒家崇尚刚健正大其根本就在于此。 而老子主张“无”;这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存在的某种物质无声无臭。老子以“无”为道;“有”生于“无”,有形的物体产自无形的本体,“有”与“无”异位而同体。 庄子更将这一“无”的思想,提升为“无无”,“无无无”。“齐物论”中说:“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无也?”庄子“无”的思想,不是由科学实验中所得,而是哲人睿智的直接判断,但又符合科学思想。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自然以地球为本体,然而地球不过是太阳系中一颗星,太阳系又不过是银河宇宙中一个系,银河宇宙又不过是大宇宙苍海中之一粟也。追溯下去无穷尽,而庄子“无无无”的思想,正象征大宇宙的无穷无尽。 地球、太阳,或在亿万年后会消灭;但大宇宙中必会有新的星球、星系诞生成长。大宇宙本身无始无终,永恒的生生不息,这正是《易经》所阐明的中心思想。以人来看,形体之小微不足道,但渺小人的心志......>>

    易经到底说的是什么? 《易经》广大精微,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吕氏春秋》),这两句话大家非常熟悉。大到没有外面,够大的吧!小到没有里面,够小了吧!这样广大精微的一本书,很多人都会觉得很难读,难记,难懂,难应用。其实,整部《易经》,只讲到3个字而已。
    一、第一个是上,上下的这个“上”,跟上梁的上是同一个字。
    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一生都不要忘记,要不停地求上进。这个上进,就是往上梁的方向去迈进。所有中国人没有一个不从小就求上进,全世界找不到像我们一样,不管到哪里都是求上进的。请问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命苦,一定要求上进?就是中国人太。今天你是总经理,有权有势,谁看见你都恭恭敬敬的。哪一天你离开了,没钱没势,大家只做一件事,就是看见你也装作没看见。这就叫做“总不理”,就差一个字而已。所以你还说不好,有什么不好呢?凡事有得必有失,有利必有弊。
    其实,只要我们牢牢记住,凡事都有两面性,有一利必有一弊,同样有一弊必有一利。所以,遇到“好事”别得意,遇到“坏事”别沮丧。如果真能做到全面地看待事物和问题,那我们的人生,将会少一些苦恼,多一些快乐。
    二、“上”,经常要加一个竖,叫做“止”,适可而止。
    任何事情在求上进的过程中,都要适可而止。这个止非常重要,因为止不住冲过头,那就完了。人的寿命是有限的,一路求上进,有足够的时间吗?有足够的精力吗?
    什么叫做止?
    其实很简单,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今天你是最高的领导,你要掌握那个仁字。你看就连义都不是你首先要做得事情,仁与义是不一样的,仁就是凭良心,义就是合理,怎么合理?那是下面人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我当总经理,我只知道我们的产品是要面对大众,我们是要维护全民健康的,我们的企业,不管什么行业,只有一个企业文化,就是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在掌握。至于产品的质量如何,价格怎么定,跟我无关,各部门要尽责任。但是每个人各有所止,各守其分,各尽其责,这个才是合理的。什么东西总经理都懂,那一定有疏漏。凡是什么都管的,最后都是搞得一塌糊涂,这个我们已经看的太多了。所以我只要在电视上一看到某个企业的经理在发表一大堆言论的时候,我心里就有数了――他公司快完了――这个是很容易想到的事情。
    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止于孝。这个孝字是两个字合起来的,上面这个叫做老,下面这个叫做子,就是处理好老少父子两代的关系就叫孝。其实我们今天用人不管要用什么指标考核,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这个人的人品,我建议直接到被考核的人家里面去看一看,看他跟老人的关系处得怎么样,这才是一个重要的参考项目。因为自古以来我们都知道,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在家对二老都不孝,还能够对长官好吗?那是很多问号。但是我们受西方的影响,做人这个最根本最重要的事情不重视不管。因为西方是公私分开的,我只管你的公事,私事我不管。其实公私是永远分不开的。
    三、止中有上,上中有止,然后终结就是一个“正”字。
    这个正就叫做道。我们说一个人很上道,就是从上到道。但是这当中经常会出差错,会走上偏道,所以要及时调整,不断拉回来,这就叫人生。
    上、止、正,这三个字,都只差一点点而已,一个上加一竖就变止,止上面再加一横就叫正。凡是中国字,有上面一横下面一横的,都告诉我们,上面那一横叫做顶天,下面这一横叫做立地。做人就要顶天立地,堂堂正正。
    起名字,找叶东;看风水,找叶东;有危机,找叶东;有困惑,找叶东;要占卦,找叶东;看八字,找叶东。...>>

    《易经》讲的到底是什么?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如果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麻烦采纳,谢谢!

    易经是什么 笼统的说:易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
    很多东西,都能找穿易经思想的影子
    易经又是一本《天书》
    当你 搞明白了 就什么都明白了

    Q4:易经八律从何而来

    :易经是数千年之前我们的华夏祖先在漫长的生产生活的过程之中所总结出来的一门主要讲述的学问,不过到了周文王的这个时候,易经已经逐渐的转变成为具备深厚人生哲理的一门大道之学,关于这点,大家不妨去研究易经的卦爻辞,就会发现里面绝大多数的语言都是在讲述人生的道理。“万事俱备,大军即将出征,有人为大凶,苦口婆心曰万不可行,姜子牙一把扯过师手上的龟甲与蓍草,扔在地上,边踩边怒斥道:死骨枯草,安之吉凶乎???结果大军凯旋而归···”孔老夫子流离半生,处处碰壁,终身不得志,心情抑郁的回到故乡鲁国,百无聊赖之际开始学习易经,废寝忘食,手不释卷,以至于韦编三绝,大彻大悟,终于为我们后人总结出了“善易者不占,善易者不为占,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的金玉良言···因此,在21世纪科学大发展的今天,易经的深刻哲理早已得到了绝大多数有识之士的大力推崇,而它的功能也早已同步龟缩到阴暗的角落,沦为广大江湖术士们所赖以谋生的生存手段··

    Q5:易经的精髓一句话概括

    第一句就是:“履霜,坚冰至”。字面意思是踩在薄霜上的时候,就要知道离结冰的时候不远了。而它的实际含义则是《诗经》中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告诉我们要有警惕之心、要懂得未雨绸缪。

    第二句是“直、方、大”。周武王强调“直、方、大”,就是想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端方、格局要大”,但是要做到这三点一点都不容易,这是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

    第三句“含章可贞”。出自《易经》 坤 六三:含章可贞。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含章可贞”指的是我们要具有卓越的内涵,在这个喜欢向外求的社会,很多人为了争名逐利,最后把自己变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扩展资料: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之中,其阐述的就是这个“自然而然” 的规律,这个规律被称为"道"。这规律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易经

    Q6:《周易》精髓

    《易经》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
    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一起来看看《易经》中隐含的大智慧!

    一: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将困于人生最大的陷阱

    人人都有“自我”——身体、思想、财产、名誉、地位等等。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不仅要

    为自己活着,还要替他人着想,“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我”字被过分强调,就会变

    成。

    二: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将丧失自我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是许多人偏偏喜欢按照别人的眼光和说法生活。就像寓言中那个邯

    郸学步的人一样,这种人将丧失自我、个性及其所能带来的一切。本色最美,“走自己的路,让别

    人去说吧!”

    三:嗜欲深者天机浅

    玩物往往丧志,贪欲难免败身。古今以嗜好和贪欲身辱家丧的事太多了,当今世界,日新月

    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如不以事业和修养为重,随时都会陷入可怕的危机。

    四:骄傲如满月,日渐亏缺;谦虚如新月,日渐圆明

    骄傲的人,总以为自己有学识、有能力,然而骄傲的真正原因是无知。请记住列夫∙托尔斯泰

    的巧喻:“如果把一个人的真实能力比作分数值,那么他的自我评价就是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

    就越小。”

    五: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战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临时抱佛

    脚,不如平时多烧香”,只有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参与竞争,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六:缺乏自制力的人,百无一成

    你敢戴起镣铐跳舞吗?闻一多先生把诗比做戴着镣铐的舞蹈,是耐人寻味的。不能设想没有规

    则的游戏,也不能设想没有控制的言行。只有在规则和规矩的控制下,一切才会美好。

    七:不能超越自己,便无法超越别人

    "人对了,世界就错不了。”一个人能否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战胜对手,赢得一席之地,决定

    于能否战胜自己;而比之于战胜他人,战胜自己是一个更大的难题……

    八:交友是人生重中之重,关乎一生成败

    友谊对于人生的意义,大概怎样夸张也不过分。有太多的人因为朋友而决定了一生的命运。是

    这一点,使择友、交友的话题万古常新。

    九:送花的人周围满是鲜花,种刺的人身边满是荆棘

    这是一个怎样待人更有利于自己的问题,答案非常简单,善待他人,最终有利于自己,而与人

    为恶,会陷自己于万劫不复的境地。“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你的人生道路是铺满鲜花还是荆

    棘,决定于自己。

    十:没有足够的器量,便没有做大事的规模

    勿求理解,只要宽容。与其斤斤计较,不如一笑置之,尤其不要试图改变他人。网开一面,也

    许会四方来归;披荆斩棘,不如绕过去。何乐而不为?

    十一:善于把握人性,才能赢得人心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人心即天命所归”。要想赢得人心,必须善于把握

    人性,尤其是人性的弱点。人性如天,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十二:语言的力量,足以倾倒世人

    "前此历史上的一切群众运动,都是由于语言的力量。”这种说法虽然令人难以苟同,但是说

    出了一个事实,这就是语言那呼风唤雨般的作用。它启示我们,语言就是力量,它足以征服人心乃

    至一切。

    十三:独立独行难用世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多数”主宰的世界上,权力是“多数”赋予的,明星是“多数”捧红的,

    富翁是“多数”养肥的。而“多数”的实质却是平凡。在“多数”可以否决一切的情况下,还是和

    光与尘一样,与大家打成一片吧!

    十四:反复无常的人,众叛而亲离

    身处变幻无常的现代社会,改变追随对象或合作伙伴的机会大大增加。然而中国人特重“忠

    义”,那些跳槽者往往会被看做“叛徒”,脚踩两条船也会被看做反复无常的人。忠义并不等于抱

    残守缺,怎么办呢?

    十五:积极万事可为,消极一事无成

    天下事无非三种情况,不可能成,不可能不成,可能成可能不成。绝大多数情况属于第三种。

    因此积极或消极成为事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如果说成事在天,那么你的心态就是老天的旨意。

    十六:躺在床上上不了路

    计划可以在实施中完善,条件可以靠创造去成熟,等待万事俱备,只能使计划胎死腹中。要远

    航就不可能没有风险。也许最大的风险是等待,最稳妥的办法是干起来。

    十七:善于借助外力,事业才有支点

    还记得阿基米德的话吗?“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任何事业都需要一个支点,这

    个支点就是借助外力。人的天性虽然有自私的一面,但也乐于相助,只要你有一幅美丽的蓝图,他

    是最好的摇钱树。

    十八:钢琴不容第三只手

    弹钢琴虽然必须十个指头都动起来,但是绝对不允许有第三只手的介入。同样,自己的事情必

    须自己做主。对掣肘败事的第三只手,一要小心预防,二要严正警告,如果还不缩回,就果断地斩

    断它!

    十九:工作专注与事业之成功成正比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是一条铁律,专心工作的人才能走向成功,越能专心,成功就越大。正

    如荀子所说:“蚓无爪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膳

    之穴而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十:致命的失败,决定于微弱的劣势

    你知道吗?光荣的成功者与可悲的失败者之间,其实只差一点点。一个球的比分是以输掉一场

    球赛,百分之一的次品足以毁掉一个名牌。所以决不能忽视微弱的劣势,而要力争那决定性的优

    势。

    二十一:被失败击败,才是真正的失败

    每个人都要经历失败,或迟或早。这不是不详的预言,上帝的学校是不允许缺课的。世界上没

    有一帆风顺的事,屡败屡战是走向成功的惟一途径。所以真正的成功者只能是那些立经失败而精神

    不倒的人。

    二十二:成功的秘诀在于更智慧,而不是更辛苦

    人们总是强调吃苦耐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什么一定要吃苦?为什么不试图以一二

    分的耕耘,去赢得十分的收获?知识经济时代,即智慧经济时代,与辛苦劳作相比,智慧更有含金

    量。

    二十三:一条路走到头的人前景黑暗

    并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也没有一条永远正确的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知调整

    方向的人,前进越快,离成功越远。最好是一面前进一面探索,发现错误,坚决纠正,决不在错误

    的道路上多走一步。

    二十四:做大事不可拘小节

    远行的人不能让蔓藤缠住双脚,做大事的人不能因小节而停步。拘于小节,必坏大事。当整体

    与局部、利[益与道德、理智与情感发生冲突时,不仅要识大体,明主次,还要有壮士断腕那样的

    果断和坚韧。

    二十五:决胜利器,不可示人

    战士的剑只有在血光中才能看得见,决胜的利器一旦暴露,你将在剑拔出来之前倒下去,永远

    倒在悔恨的血泊里。

    二十六:善战者,必求之于势

    聪明人做事注意用势,而愚蠢的人却只知用力。用势可以四两拨动千斤,用力却如与千斤之力

    相抗衡,难上加难。所谓“英雄造时势”,只有在善于用势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所以《孙子兵法》

    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二十七:挑战极限,当心物极必反

    极限是可以挑战的吗?否!从来没有人突破过真正的极限。那些成功的挑战者突破的不过是一

    些教大的障碍而已,真正的极限是不可逾越的。挑战极限的冲动中潜藏着巨大的危险,还是适可而

    止吧。

    二十八:智者不舞“双刃剑”

    大凡致胜的利器都有伤己的危险,然而在利益的诱惑下,有人却舍不得离开这种“双刃剑”,

    于是脚下忽深忽浅,心头时明时暗,前途变得扑朔迷离。智者从来不舞“双刃剑”。